he is not a person,he is a shadow.
这是我初中的时候跟我关系很好的妹子给我写的一句话,我一直记到现在。当时的情况简单概括一下就是,我一直喜欢同一个类型的男孩子, 有次跟她探讨这个话题,她就给我留了这么句信息。
关于“喜欢”的记忆要追溯到中学时代,记得初一的时候有个个子高高的,学习特别好的男孩子,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缝,特别可爱,再加上他又玩机器人竞赛,早早地学会了编程,钢琴十级,在数学英语考满分的时候简直整个人都发着光。后来一路也是读的名校,常春藤大学。那会儿他坐我后排,成天扯我头发撩我,让我很是烦恼,虽然跟他并没有发生什么,但这算是我对这种朦胧情感最初的体验,只是那个时候的我过于自卑,觉得自己实在是不够优秀,什么都不敢说,什么都不敢做,以至于连当时很火热的电影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》我都不敢看,我实在是太害怕想起那个时候的事情了。
毕业之后他就成了我对于异性期望的一个模板。每一个我会喜欢上的男孩子,都有着这样那样优秀的地方,从来很少单纯因为外貌而喜欢上一个人。我非常认同一句话:smart is the new sexy.有什么比一个人丰富的知识面,广博的视野,充满智慧的谈吐更吸引人的了呢。所以我交往过or date过的boy,都有着类似的特点:竞赛保送,名校,高学历,名企,高薪,或某方面(比如音乐)有一定造诣。他们身上仿佛有一道光环,我不用特别了解对方,只要聊一些有趣的事情,结合这样的education background,就一厢情愿的觉得对方充满了魅力。
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,大家不都是这样么,女性在择偶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自己仰慕的男性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。但我却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谈我的想法。
前段时间因为感情的事情有点苦恼,没什么损失,但思考了很多,发现我需要认清一件事情,那就是——当我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,我可能并不是真的有多喜欢或者多爱对方,而是我想要成为那样的人。欣赏和爱慕,是要分清的两件事。女性非常容易将这两个点搞混,以为觉得一个人优秀,就是喜欢上他了。但其实扪心自问,如果对方没有你欣赏的那些点(比如打球打得好,分数考得高),你还会喜欢他吗?也是这个问题,让我突然醍醐灌顶,了解了内心真实的感受。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我就判断自己是欣赏而已;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我告诉我自己,就是他了,我喜欢他。而在现实生活中(尤其是工作),因为环境的原因,很少跟身边的人有什么长时间的接触,更别提会产生好感了,认识一个人也是局限于对方的title或者能力,这也就无形之间增加了判断的难度,让人误以为就是喜欢了。真正的喜欢往往发生在学生时代,大家每天朝夕相处,日久生情,哪怕对方没那么优秀,也还是愿意一直跟对方在一起,这才是没有杂念的“喜欢”啊。对于欣赏的人,我认为其实并没有非对方不可,仅仅只是,自己想要成为那样优秀的人,所以设定了一个榜样,一个目标。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,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,这不是最基础的事情么。
认清了这个事实之后我才发现,我误以为喜欢的人,其实不是对方,而是想要成为对方的自己。我爱上的那个东西,其实不是一个真实的人,而是我内心对自己完美形象的一个投射,只是一个影子而已。说白了,爱的是自己。如果对方没有那样的属性,我可能会马上变得冷漠。
这么多年了我才理解妹子给我留言的含义,我对于这个幻影的热爱,让我产生了很多令自己烦恼无比的情感。现在的我,理解了person/shadow的区别,才能真正的明白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。我应该爱的,是个真实的人,而不是一个幻影。